给老板讲会计
参照《写给老板读的会计书》目录

1 天书般的会计报表
  资产负债表:企业状况的拍照存档(http://baike.baidu.com/view/16173.htm
  利润表:企业的实况录像
  现金流量表:企业的真金白银

刚才说了,公司里的大事小情,只要是直接或者间接跟钱有关系,或者说引起资产变动的,会计都要反应在报表上。
最粗放的记法就是分成6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利润不直接记账的,资产 = 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号前面的是结果(现在有多少钱),等号后面的是原因(这些钱怎么来的)。
六大要素分解成十几块,每块分解成几行,每行分解成几个一级科目、有些一级科目分解成二级科目,有些二级科目在分解成三级科目。每次记账就记在最末级,然后层层汇总,报表上的数字就有了。
记什么,一个事儿,和钱有关,5w1h [http://baike.baidu.com/view/1325759.htm],但是要是以讲故事的方式记那就没法汇总了,要有统一的口径和方法来记录 。口径就是上面国家的规定,方法就是会计准则 。

2 神奇的会计记账方法
  从原始票据开始的会计之旅
  会计准则:会计的“行动指南”
  借贷平衡:神奇的记账方法
  从账户到报表:会计的生产流程
  假账:会计心中永远的痛

首先,原始票据回答了为什么资产变化了,这些原始票据就包括发票、收据、车票啥的以及出库单 入库单之类的。反正你这个事儿使得公司的钱数变了,你得拿证据来交给财务说清楚为啥 。然后财务要把这些证据存档15年 (so long)。
然后原始凭证还要按照之前说的国家规定的口径转化成可以汇总成报表的记账凭证。 OpenERP 里的 invoice、voucher、bank statement那些虽然在财务的菜单下,但实际上都是原始凭证,并非财务关注的核心功能,最后这些都要转化为 account.move 。国家在规定了哪些科目记什么事,你就按那个做就行了 。但是记的时候,不能只记资产(马上会讲)发生多少变动,还要记录变动的原因,所以要双向记账 。
把相同的数字,记在一个口径的左边,再记在另一个口径的右边 。左边叫借方,右边叫贷方 ,所以不要去按照词典理解借和贷 ,这个你陷进去就出不来,其实就是左和右 。
那怎么确定那个口径(科目)记左,哪个口径(科目)记右呢?这个行为发生以后,资产要增加,就记在资产科目的左边;资产要减少,就记在资产科目的右边。相对应(表达原因)另一个科目你就记在对面 ,记在对面是为了 平衡!每一个会计凭证都是一个天平,保证了这一点,因为表只是凭证的汇总,所以表自然就平了 。这是复式记账的精妙之处,也是避免记录中出现差错的有效机制。
从账户到报表:会计的生产流程, 我们正在通过信息化把这个流程自动化,无非就是加法么,电脑比人脑计算快很多 。
会计科目是国家规定的,但是具体都用哪些科目,分到多细,是按企业管理需要确定的,是内部的会计政策,在会计准则基础上由财务总监自行确定 。同样是记事,但事有轻重缓急,不同的科目还有事儿多事儿少的区别,一刀切的管理还是有问题,所以要定期汇总,不能等到出表之前再一张张加总凭证。
那哪些事儿最重要呢?现金和银行存款,拿出来就能使鬼推磨,这个最重要,而且这个数字天天变,涉及的凭证要每天汇总。平时关注得太频繁也没必要的是哪个呢?利润 。股东是每年一次分红的,所以年底之前把这个数字算准就行了 。其他的,每个月汇总一次。这叫做会计分期,现金按天、利润按年、其他按月 。会计书上说的会计期间一般都是按月的,因为没道理为了两个特殊科目(现金、利润)单独处理 。
因为这种粗放的分期对某些科目还是不太合理,所以引入了账簿这个概念 。针对每个科目的金额变动过程(其实也就是凭证行),按时间顺序抄到一张纸上,现金类的就每天合计一次,其他就每月合计一次 。所以有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外币日记账、三栏式明细账、数量金额明细账、总账。这一大堆其实都是半成品。这些是为搞出成品(报表)而做的中间工序 。
#啊哦,大家都好忙啊。
学会了会计分期,需要你记住的是:
下班前不要烦出纳 !
月底不要惹会计 !!
年底不要在财务部门前路过 !!!

国家把六大要素分解成了100多个科目的依据是什么?企业经营过程会面临很多各种各样的事情,如何有效地在这些科目上准确记录呢,分解很重要。
3 雾里看花之会计术语
  成本和费用
  待摊与预提
  流动和固定
  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
  折旧
  坏账损失
首先,六大要素里有个叫费用,对吧,是收入的抵减项,收入去掉费用才是赚的钱 。可是费用也要分解区分一下,分成成本和期间费用 。那成本和期间费用有啥区别呢,一样是花钱(引起资产减少),分开记录干啥呢? 成本一般和收入是直接相关的,有线性关系,比如卖袜子成本小,但收入也小。卖车收入数大,批发车价也高。费用和 收入不直接相关,没有线性关系,比如开不开张房租和保护费(保护费?好黑啊)也得交 。所以你看利润表,就硬生生被拆成了收入、成本 、(期间)费用、利润四大块。由于成本和费用直接影响到老板最后能分到的钱,公司财务管理的重心就是控制这两块 。学邯钢,降成本。阿米巴,自负盈亏。这些土的洋的办法想了一大堆。但要注意,节流之余别忘开源,有益收入增加的支出还要舍得,比如请苍老师代言啥的 。这一块控制不能太松,不能太严,管理效果的衡量标准会在后面“本量利”分析的环节展开 。
待摊与预提其实是因为会计分期自己搞出来的问题。一般房租是付三押一,也就是说下个月还没到你本该下个月的费用已经把钱付出去了。费用跨期(会计期间),预支的费用就放在待摊里。 有些是先用后付费的,那就是预提 。反正就是把一次支出按期间分别记录到各个期间里,调数字而已。这种业务没有原始凭证 。
流动和固定 这个就比较有意思了。资产负债表的资产这边,从上往下看,变现能力越来越弱 。现金和银行存款拿出来就能买午餐吃,厂房设备之类的资产你要变成午餐那得先找到卖家,时间长多了。比如南航的飞机是好(老板是南航的股东,有钱 人、、、、),但是给我一辆我没地儿停(股票够买一个飞机?要真给还是先要着,放在哪好说)。所以,企业间拼的是资金周转率,资产负债表左上角的数字占比 越大这公司就越牛。远水解不了近渴,就是这个道理,同样,负债也是按流动性从上到下排列的,秘诀是长期负债(超过一年)越多的公司越牛,他有能耐从别人那 里借很多钱又不马上还 。流动和固定只是针对资产类和负债类科目的 。用流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这个数字大于一,越大越好;这个数字小于一,你要小心。简单说就是看他有多少活钱,以及这些活钱是不是都在被堵在门口的债主分了,作为队伍的尾巴,能不能轮到你。注意货币是有时间价值的,你十年前借我10块钱,今天还我12块我都亏了(按购买力计算)。
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比如buke欠我8万,他把他开了7年的飞度来抵债,他说这车当年就是8万买的,还不算上牌和过户(历史成本) ;我要说,账不是这么算的,你拿去二手市场能卖几个钱(公允价值)。
所以注意,即使员工全放假,资产也在一天天贬值,这就是没事儿也是事儿,也要记账 ,记折旧。每个月底都要把设备厂房电脑车这些记上一笔,不值那么多了啊。折旧的部分计入成本,和工资材料一起冲减利润。虽然这个和收入不一定总是线性相关,但是还是得记。这里就带出了成本分摊分配的复杂规则,简单说就是开会研究这事儿谁买单 。因为折旧额是主观确定的,所以折得快还是慢对利润有影响,而所得税(33%)是根据利润算的。所以会计和税务在这里规定不同,得出的结果不同,年底要做纳税调整 。
资产会变老,要折旧。应收账也会老,也要折旧。但这个叫坏账准备。 (应收款)一年内要了好几次都要不回来,不提。三年内要了好几次都要不回来,开始提出一部分准备,估计是要不回来了,或者新车价拿旧车抵债,这个差价就是坏账损失,有坏账准备能避免一次确认损失过大 。坏账损失在确认坏账之前的年度就作为费用冲减了利润,这样年度之间利润波动就没那么大了,符合稳健性原则 。其实有些帐确实是不同的会计可以有不同的记法,最终会体现在报表不一样。
假账会让报表使用者被蒙蔽,做出错误决策,怎么办? 审计 !专门有这一类人去查你有没有乱记 。先看表,然后查账,然后查凭证,然后验原始凭证 ,从上到下,从感觉有问题的点入手 。一般会有问题的地方。


4 闲话不闲之报表附注
  会计政策
  或有事项
  关联方与关联交易
先不看表上的数字,先看表后面这些文字,奇怪吧 。公司的账该咋记,是公司内部在准则指导下制定的政策。这个政策不能改得太频繁,最多一年改一次 ,比如是否设立预收账款科目,折旧年限按什么方法和标准等 。这个政策的变化很多时候会引起(相同的事情)出来不同的报表结果,所以要披露 。
或有事项就是另一个事儿,这事儿发生就影响利润,不发生就不影响。作为投资者,你要考虑到这个影响,但会计不会把没发生的事情记在帐里,所以这个在表外 。关联方交易这个是最容易作假的 ,所以要单独拿出来解释,比如转移利润、虚增收入等。所以财务会计的工作质量要求是经得起审计 。凭证、账簿、报表都要打印装订专门存放十几年,如果一把火烧了,财务总监和总经理都会因妨害司法公正被抓去坐牢(呃呃呃、、)。


以上都是给外面看的,跟老板的关系不大 接下来的部分有些太深了,我们只针对量本利分析来展开,其他的直接带过吧 。

5 捉摸不定的会计收入与利润
  会计眼中的收入  
纸上馅饼:会计盈利的质量
  不可忽视的营业外收支
6 挠头的会计信息与经营决策
  “亏本”生意做不做?
  卖面料还是卖成衣?
  覆水难收的定金  
7 息息相关量、本、利
  搅不清的量、本、利
  会计眼中的量本利
  干变万化的量本利
对于内部经营决策,量本利分析就是重要的参考依据。量是指产品销售数量,本是指盈亏平衡点,利就是最终获利的数量。闯荡江湖不就是为了一个钱字么,忙活那么久利润表结果是负数还不如不干了。成本和收入成正比,其差额是毛利,毛利要先扣掉固定的期间费用才是净利 。
卖东西有两个策略,在恒隆(这是哪里?)卖,和在超市里卖 。假设都是一样的鞋 。在恒隆卖鞋销量小,但毛利高,一天出一单一天的租金和人工就回来了(这鞋肯定不便宜);超市销量大,但价格上不去,一天10单可能柜面的钱都回不来,所 以你要派促销员,加大销量,靠量来吃掉成本(销量已经大了,还增加促销员?),总有那么一个价格和数量的配比能让你的毛利正好等于期间费用,就是保本,会 计上叫盈亏平衡点 ;高于这个量,期间费用没有同比增加,你就赚了;低于这个量,期间费用你也省不下,你就赔了 。所以通过记录和计算收入、成本、费用,做本量利分析,这些数字可以指导经营决策,比如什么时候打折、什么时候做广告,促销政策带来多大的销量增长才算是 有效的投资。但是销售部门的人不这么想,他们认为价格越低,销量越大越好。
8 功过是非说负债
  负债的功过
  调节负债率的艺术
9 抽丝剥茧之财务分析
  盈利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分析
  营运能力分析
10 展望未来之财务预算
  预算管理:纸上谈兵的价值
  预算方案:系统全面的规划
  预算编制:上下反复的沟通

针对一笔(跟收入不直接相关但有影响的)费用支出,两个部门意见不统一,怎么协调?靠预算 。年初一起开会,去年这些量赚这些,今年市场容量增长多大?公司在本行业占比多少?需要投入多少钱去扩充容量蚕食对手市场?手里的钱总是不够花的,怎么以 小博大?调子定好,开始分饼。比如总营销预算2000万,东北100万,北京1900万 (木有徽徽、、),投给你再多你也搞不出啥动静 。实际花钱的时候,控制你有没有超,超了不让你办这个事儿。预算这个比财务分析还高层次,国内能整清楚的企业不多,大多是靠定期资金协调,会扯皮 ,财务只负责唱黑脸。

11 独立鉴证话审计
  审计与会计
内审与外审


以上于2014年7月Jeff主讲,正翔记录

原创
基于GoodERP的信息化服务
按小时计费 预购服务包扣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