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第一次看到GOODERP,小有激动,有些思考和建议。
所有的激动都来自共鸣和满足,这次也不例外。
终于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管理软件业应该销售的是成熟的管理方法和软件服务,而不是软件,更不是代码。
而且,服务类的软件,技术服务应该是趋少,而不是趋多!在满足客户阶段性需求且稳定使用的情况下,服务越少越有价值,简单的说客户越乐意付服务费、年费等酬劳。
任何一个有目标的企业,都不乐意用免费但糟糕的软件。
与此同时,服务公司与客户的管理方法交流应该是趋多,而不是趋少,这就是“共赢”,准确的说是“共同进步”。
共同进步,并不是软件公司和企业一起“摸石头”,一起“试错”,而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客户逐渐进步”!例如,一个上市公司的成功管理者到一个初步发展的小公司去,告诉老板你应该这样做、你不能那样做、你这是错的、你那是错的、这有风险、那个不合规……肯定不行,准确的表达就是,和企业、及企业老板一起进步,又不能让他们觉得你高高在上。
与人相处何尝不是如此!?今天开始让你和习近平成为伙伴,即便他再平易近人,你能自然相处吗?阶差太高!
技术方面:
企业管理软件的未来一定是广域、即用、多点参与、碎片式输入和查询、多样式统计和输出。
写代码的人都有洁癖,同样,管理软件的使用者都应该有洁癖(否则何谈数据准确)!
管理软件的使用者分两类,一类是数据采集(录入数据的人),一类是数据使用(天天卖嘴要报表的管理者)。
录入数据的人最正确的工作方式是:必须录入的一个不错,不必录入的一个不管!
使用数据的人思路是五花八门的,这就是报表呈现方式,这是个利润点,通俗化常用报表+有偿个性报表。
管理软件的基础数据类,是可以穷尽的,人类发展至今,关于财务和业务管理的基础数据无非就那些,任何的个性化输出都基于那些基础数字的录入。(这一点对软件开发来说很重要,可以穷尽的是简单的)
关于金蝶和用友:
国外知名管理软件商,SAP、ORCAL等等,首先卖的是理念、方法、实现方式(也就是软件本身);
金蝶和用友不是,他们就是卖软件的,他们的工作顺序是:吹软件、卖软件、奉承客户(按照客户的思路干活以满足客户方便验收),有限验收,收钱……吹软件、卖软件……这样循环下去。
所以,国内金蝶和用友的实施顾问的招聘要求已经下降到“会操作电脑”。
碎嘴:
所有基础数据表中,重视那些固定不变(有逻辑关系的)的信息,减少(或删除)那些过时的、变动的、没有逻辑关系的数据。
比如:
人员基础资料里,关键信息是:职员代码、姓名、身份证号。其他的如地址、邮编、手机号、EMAIL地址……等,都删吧,没有人用。
除非有专门的功能模块,有目的的去维护,那些逻辑关系弱的数据才有意义。如在及时更新的“通讯录模块”就需要准确的地址、手机、email等
再比如:
采购的某种材料,和供应商、是否开票、是否含运费等,都是“弱逻辑关系”。一种材料不定是一个供应商供应,是否开票不是材料或供应商决定的,是否含运费仅仅由每次“采购业务”单据才能决定……
有人说,化工和食品行业的材料和供应商是必须对应的,怎么办?那应该是在材料名称里分别命名,而不是通过逻辑关系来串联!
未来的部署:
未来,企业管理软件的“数据录入”工作,一定是专人做专事。有可能一群人专职做凭证录入,这一群人同时负责100家客户的凭证录入。
所以:
软件一定基于web,浏览器、平板、手机、智能自动化终端等。
用户验证一定基于用户、企业名称、账套名称……或者是账套名称、账套群组……等方式
用户、企业、账套之间,都是“松耦合”。